文/苏平·FM记者
众所周知,精冲是一种在普冲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冲裁方法,它能在一次冲压行程中获得比普冲零件尺寸精度高、冲裁面光洁、翘曲小且互换性好的优质零件,并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产品质量的改善,并且精冲的零件无论在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还是在剪切面质量上都远高于普通冲裁的零件。
而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冲件应用到汽车的制造中去,像座椅上的齿条、齿板,安全带上的插舌、内齿环以及离合器上的从动片等等,不仅如此,精冲零部件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其他制造行业(航空航天),可以说精冲工艺在金属成形制造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期《锻造与冲压》带您来到嘉兴市和新精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新精冲”),并有幸采访到公司总经理吕宏义先生,由他为我们分享和新精冲近年来的发展以及他对精冲工艺未来革新的看法。
和新精冲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冲压、表面处理、模具加工、双面研磨等精密工艺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台湾和勤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在公司创立初始,实际仅有少量业务涉及一些精密刀具和机车零部件,因缘巧合赶上当时硬盘行业的行业变化,将自己的精冲技术应用到硬盘件模具中,由此逐渐发展壮大;2005年公司考虑到硬盘行业的变化,于是调整市场策略,开始布局汽车零件领域;2008年和新精冲陆续组建了包塑部门、精密双端面研磨流水线、热处理中心、产品加工中心和模具加工中心,将原本只有精冲的工序扩充到从模具设计开始到产品交付为止的全流程内制生产;2015年和新精冲获得大众认证,成为大众汽车一级供应商,同年成立组装车间,开始交付精冲组合件,并由此完成从生产单一零件到组件交付的过渡;2017年得益于公司董事会改组和经营团队的稳定,和新精冲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业务资本和技术经验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Peter Wolters精密研磨机
化学镍电镀线
易普森密封箱式多用炉生产线
如今的和新精冲在内地共有2个生产基地,公司员工达到800余人,技术骨干约200人,主要产品涉及六大领域:变速箱、发动机、座椅、门锁、刹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冲压件(高压开关、传感器散热片、电池壳体)等,并在基地内部设立电镀、机械加工、激光焊接、铆接、热处理、包塑、研磨、多样化去毛刺等制程的工厂,还设立有模具加工中心,以及各式进口的模具加工设备。在设备方面,公司配备了瑞士、日本的精密冲床17部,德国双端面精密磨床11部,易普森箱式多用炉6台,龙门式精密冲床40余部,每月可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各式产品零件,每年营收规模达到6亿元。
精密冲压机
和新精冲一直注重技术方面的积累,尤其在厚板精冲方面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并且和新精冲在资深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为此,吕宏义介绍到:“技术是一家企业的最核心的生产力,精冲领域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圈子内工艺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倘若眼里只有订单,不去重视技术的积累,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和新精冲作为一个以精冲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一直以来都把发展技术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期待可以给客户提供从工程样品到产品组装的多样化服务。”
在问及和新精冲近期在技术上都有哪些成果和规划时,吕宏义说道:“除了以往已经拥有的精冲无塌角冲压技术、斜齿冲压技术之外,像我们与科研单位共同开发的拉伸壳体技术,可以应用在新能源电池、变速箱油缸系统上;并且我们更是与日方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冲锻复合件技术,通过冲床与模具的结合,减少模具温度对冲压的影响,做到部分锻造工艺才能达到的工艺水平;当然,产品的多样化已经让我们累积了很多开发的经验,而近期我们将会把课题放在最简单的平面度控制技术,一次上模模具寿命延长等最不起眼的领域,因为这部分涉及很多个领域,像模具加工的方式,模具材料的选用,模具零件的表面处理,冲压的润滑,模具温度控制等等,希望可以从根本上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并从细节上突破跟竞争对手的差异。”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基础制造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精冲技术在国内也发展了十几年,但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记者问及国内与国外的精冲企业相比有何不同时,吕宏义表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其实在设备和加工技术上,我们与国外先进国家并无差异,但在一些基础的东西,特别是细节的问题上我们往往显得很粗糙,我们从2017年起每年会陆续送技术人员到日本和欧洲的先进工厂去见习,学习回来最大的心得就是我们在态度上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把关注点放在这些细节上。当然,这几年来各种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工厂的形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地方,如何兼顾细节并导入自动生产,我觉得会成为每一家国内精冲企业技术突破的关键。”
在谈到企业管理上的经验时,吕宏义笑着谈到:“其实谈不上什么独到的经验,但说实话,和新精冲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出色,因为大环境放在那,竞争压力大,企业招人难,但我觉得管理要求新求变,不能太专执,所以我们升级了管理系统,导入了MES系统,这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将原本生产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人”,做到有效的管理,也可以对质量控制、寿命管理、模具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做到生产管理科学化。”
模具维修及产品外观全检
对于当前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和新精冲在2017年提出了一个“家工厂”的概念,目的是希望打造一个员工和公司互益、幸福的企业。在管理上,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员工自主的管理权,保证专业团队高度的自由性;在现实层面上,优化员工的福利待遇,而且准备在今年推行股改,让每个员工都持股,并有计划的推动上市,让利润能分享给员工,真正落实和新精冲就是员工的事业。
对于精冲行业未来的趋势,吕宏义分析到:“首先我觉得国内精冲行业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虽然目前国内在精冲设备的保有量上还是低于发达国家,但市场的需求其实是高于国外的。而原本由国外进口的部分总是要国产化的,不过如何将自有成本降低到先进工厂的水平,是每个国内精冲企业需要面对的。还有一点就是国外虽然在人工成本部分高于国内,但其他成本总体来说还是比国内来的有竞争力,这个得从整体的生产效率、不良率等各方面来做突破;至于行业困境我觉得讲到最后还是人,特别是这个行业,技术人才太稀缺,也没有好的机构或学校一直输出人才,基本都是企业内培训,而且好的人才很容易被挖走,有时被挖走的代价真的是企业付不起的;对于未来,我觉得随着工业自动化与产业分工的发展,精冲厂走到极致,会以一个个产品类别的专业厂出现,并且大者恒大,用极大的自动化来专业生产某一个领域的零件,像杂货店式的经营模式很难生存,而就我目前观察来看在精冲业界比较赚钱的工厂都是专注再细分领域里的佼佼者。”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趋势,在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时,吕宏义表示:“我在和勤服务了近20年,在和新精冲也有10个年头,差不多历经了整个公司的发展历程,也算是见证了内地工业起飞的整个过程。其实我和和新精冲一样,都在不断的历练、学习和改变,就像10年前很多人都觉得台式的管理与模式值得他们学习,但这个优势没几年就没了。所以未来和新精冲会将调整产品结构与策略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准备将产品由原来的单件开始发展成组合件,或者精冲+普冲,精冲+加工或精冲加塑料件等复合组件,让原本做精冲零件的提供者升级成金属成形件的提供者。另外除了汽车产业,我们未来也会往其他领域去做发展布局,像电子冲压件还有生物医疗方面的零件都是我们未来开发的重点。”